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,提高师生在遭遇大气重度污染事件等突发事件时的应对能力,规范应急行动,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,舟山第一小学在清明小长假后,抓住安全教育之机,举行了全校性的“大气重度污染应急处置演练活动”,取得了预期的效果。
上午出操时间,师生们像往常一样到操场出操。突然间,操场北面腾起了一股黄色的浓烟。老师接到警报后,立即向林校长报告。林校长对现场进行了调控,并马上请曹副校长电话联系上级部门,请求启动大气污染二级响应措施,并让师生立刻戴上口罩,有序紧急撤回教室。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,戴上口罩,开始有序撤退。他们的神情严肃而镇定,他们的步伐紧凑而坚定,他们的队伍有序而迅速。整个撤退过程,没有一个学生奔跑,没有一个学生叫喊,大家都戴着口鼻,快步走向教室。其间,有一个口罩掉落在地,但没有学生弯腰捡拾。经过四分五十七秒,全校1467名师生全部撤回教室,紧闭门窗,隔绝了外面的污染空气。关闭门窗后,班主任清点人数,检查学生安全情况,并将安全到达人数情况迅速逐级上报。德育管理处孔老师对学生在应急疏散中的行为进行及时点评、总结——本次演练,是一次成功的演练,时间短,速度快,紧张有序,有条不紊,没有任何次生事故发生。她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演练时的认真专注态度,习得更多自救知识,为自己的生命保驾护航。
本次演练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,是因为之前的功课做得到位。



早在清明小长假前,学校为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,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,召开专题会议,面向全体教师部署演练工作,细抠演练细节。每一位教师都熟悉演练的流程和撤退路线,使每一位教师都在思想上引起重视,增强安全意识。


而学校各部门又各司其职,保障到位。演练前,各班班主任充分利用晨会、闲暇午间、主题班会等时间,向学生介绍大气污染时安全避险的要领、应急保护措施和自救知识,同时也强调了家中的应急知识,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带回家,协助家长做好相应工作,共同应对大气污染。






舟山第一小学历来重视安全教育工作,将应急疏散演练纳入常规教育活动,并不定期开展,不断强化师生的忧患意识和防护能力,强化遇险时的自我保护技能培养和训练,将安全教育落到了实处,继续打造安全、和谐的文明校园。